5月的蒙古国,依然很冷。尽管来到这里近一年时间了,李捷还是有点不适应。
李捷是中铁四局的一名员工,去年随着中铁四局承建的蒙古国乌兰巴托机场高速公路项目开工,她主动请缨,来到项目负责翻译工作。
乌兰巴托机场高速公路是蒙古国完全采用中国标准设计建造的该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意义重大。这也是中蒙“一带一路”上的重点项目,被称为“中蒙友谊之路”。
“蒙古国对这个项目寄予厚望。为此,项目部结合施工生产、安全质量管理、中蒙协作队伍管控和属地化发展等重点工作,探索开展委派‘施工生产使者、技术指导使者、安全质量使者、文化交流使者、平安幸福使者’五位党员使者活动。”项目党工委书记雷昆仑向笔者介绍。
李捷的另一个身份是“文化交流使者”。为当好这个使者,她下了不少功夫,“对我来说,蒙古国是一个陌生的地方。这也是我第一次出国,感受到责任重大。”她告诉记者。
有一次,李捷受项目党工委的委托,参加蒙古国教育部组织的一次文化交流活动。听人介绍说,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蒙古国中央省高级中学的窗户连玻璃都没安装,只能拿塑料糊着。“蒙古国多冷啊!冬天呼呼的风,窗户关不严,烧多暖的暖气都没用。”李捷心里想着。交流结束后,她回到项目部,找到雷昆仑说起这事,并请求能不能为当地学校办点好事。经汇报后,项目领导班子举双手赞成。
在李捷的策划下,项目部发动捐款,并从国内买了一批玻璃,没几天就找工人师傅把学校窗户的玻璃装上了。校长爱尔卡·巴格希非常感动,专门写了一封感谢信送到项目部,还给项目部赠送了蒙古国终身荣誉校长奖章和省长签名的中蒙友谊奖牌。
像这样的故事,在项目上还有很多。为使中蒙管理文化“求同存异、相互尊重、百花齐放、各美其美”,项目开展了海外工作纪律、蒙古历史和文化、中蒙传统友谊等党课,增强了中蒙协作员工的归属感和信任度,并通过开展“文化交流使者”“生产管理使者”“技术指导使者”等活动,夯实了中蒙友谊的基石。 (江龙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