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宋在工地
改造前的充电器
“二代”充电器专屋专用
“宋哥,晚上打场球,等你啊”,“小宋,这两天的菜咸淡合适,也不那么辣了”,“宋主席,家里有点事想回去一趟,给订张票呗。”……
5月4日,在位于天津市北辰区的地铁5号线辽河北道站工地,宋爱明一路小跑,一边查看现场,一边回应着农民工。记者跟随着他,看着他与农民工们“无缝隙”的相处,一路感受着“有困难,找老宋”的热度。
成为工地上的“名人”,不仅因为老宋是中铁四局四公司天津地铁5号线项目部的工会主席,更重要的,是他另外一个头衔:党群工作协理员。
一项无缝对接的人心工程
老宋,其实是个80后,只有33岁,却有着10年的基层政工经验。2013年5月24日,宋爱明从四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亦辉手中接过聘书的那一刻,对“党群工作协理员”该怎么干,能不能干好,心里没底。
天津地铁5号线工程总造价7.52亿元,项目部正式员工84名、外协队伍300多名农民工,生产高峰期使用农民工800多人。
如此大的工作量都要依靠农民工完成,这支队伍能不能融入企业的大家庭中,遵守规章制度、共享企业文化,成为项目安全稳定、和谐发展的根本。
作为老牌国企,中铁四局在农民工中深入开展的“五同”、“五自”管理方式,已成为关爱农民工的模板。新形势下,如何深化完善“五同”、“五自”管理,更好地消除农民工的身份隔阂,帮助农民工成长成才、和企业共同发展?
该项目党工委书记刘京利说,党群工作协理员是当前形势下对外协队伍管理的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打通了企业和农民工沟通融合的“最后一公里”。通过一年来协理员工作的开展,帮助农民工解决了一系列实际问题,受到了好评和欢迎,达到了保安全、保稳定、促管理、促和谐的目的。
据了解,项目部党工委制作了“党群协理员公示牌”,挂在农民工宿舍区。将老宋的姓名、照片、电话及职责范围和工作承诺向外协队伍及农民工公开,方便他们有困难及时寻求帮助。
为便于和业务部门协调,经理部成立了“党群协理员工作协调小组”,由党群协理员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各队长任组员,明确了协理员有召集相关部门开协调会、座谈会的职权。并将3个作业工区分管副经理、队长吸纳进来,由其担任“党员代表”,每个党员代表各自联系1~3家作业班组,配合党群协理员开展日常工作,促进其履职尽责。
“有困难,找老宋”,已经深深扎根外协队伍和农民工心中。党群协理员已经成为密切联系外协队伍和农民工的纽带,成为服务指导外协队伍、维护农民工稳定的重要力量。
“和谐稳定的项目管理,是企业盈利的关键。实行协理员制度,看上去平时用于培训、化解矛盾、三工建设方面会多投入一部分资金,但是我们收到的回报更大。”项目经理李春生告诉记者,截至4月底,项目部累计完成施工产值2.6亿元,各项节点工期如期完成并实现了安全质量“零事故”,荣获了天津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2013年度优秀项目经理部”称号。
一份关乎良心的“技能礼包”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有归属感。项目部通过协理员关心我们,尊重我们,把我们当自己人看,让我们感到自己有地位,有信心。他们总鼓励我们是新时代的农民工,要有知识,讲文明,当正规军。宋协理员还给我们讲国家的形势、政策,让我们了解了很多新知识,和别人聊天时,也能跟上节奏,不至于被人笑话。”
马明辉,是一个80后。他本来很有上进心,想学知识,想有一技之长,但是因为家里穷,没上大学。来到天津地铁工地后,主要是做钢筋加工。因为之前没干过,项目部专门给他安排了一个技术员做师傅,聪敏好学的他抓住机会,学了不少东西。项目部组织的几次培训,他次次不落。在去年8月的技能比武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在这里我学会了技术,以后不管到哪里干活,只要有本事都有人愿意要,说不定我还能当师傅,也带个把徒弟呢。要想真正做点事,就要踏踏实实的学点真本事,不说出人头地吧,最起码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家人一个更好的生活。”
四公司组织部长张根平介绍,由于外协队伍负责人和农民工的素质普遍不高,参加专业培训的机会较少,专业知识匮乏,导致大多数农民工认为干活就是为了挣钱,对自己的职业前景缺乏规划,影响了个人的发展。
去年7月,宋爱明在生产交班会上听到副经理说有家地连墙施工队伍农民工操作技术不熟练,经常返工、窝工,一大帮人干不出活。
干不出活,月底结账就拿不到几个钱,农民工兄弟当然也就挣不到钱,得想个办法帮帮他们。宋爱明的想法得到了项目部领导的支持,“农民工夜校”很快挂牌了。项目副经理、总工,甚至农民工里的老师傅,都被宋爱明请来当老师。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让这支队伍很快掌握了施工要领,不但超额完成了项目部下达的任务,质量控制方面还受到了监理的好评。
之后,夜校的培训扩展到了全部协作队伍,缺什么、补什么,“地铁车站的初步了解”、“接地装置、防水工程”、“机械操作规程”……20多个班,培训农民工300多人次。
通过党群工作协理员,该项目部坚持以农民工业余学校为依托,有计划、有安排地组织业务部门对外协队伍负责人和农民工进行培训。自开工以来,共开展管理制度、安全质量、普法维权等各类培训53次,累计培训1012人次。
为提升农民工的技术水平,今年3月份,项目部开展了《“一帮一、一带一”,争当“五个带头”》活动,组织工程部、安质部、工经部及外协队伍的技术骨干,结成了师徒对子,签订了“一带一”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师徒职责、考核目标,对一些爱学习,想发展的农民工手把手现场教学实践,受到了农民工的热捧。
据介绍,通过夜校培训和项目部推荐外出培训,有5名架子工、3名焊工取得了天津市人社局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一场终身难忘的生日派对
2013年12月26日,对于来自四川乐山的钢筋工龚万华,终身难忘。
和往常一样,刚刚下班的龚万华有些疲惫,回到宿舍准备倒头就睡。刚一进屋,却发现自己桌上放了一个大蛋糕、两瓶啤酒。
愣了一下神儿,他猛地反应过来,“今天是我生日”。他一心认为是哪位关系好的老乡送来的,正准备让大家分吃蛋糕,却听到协理员宋爱明祝他生日快乐的声音。
龚万华不敢相信,这个惊喜,居然是企业的领导亲自送来的。
别的宿舍的农民工听说后也跑了过来,纷纷祝他生日快乐。一时间,小小的宿舍挤满了人,第一次看到老板给过生日的欣喜在每个人之间传递着、膨胀着。大家吃着、喝着,把蛋糕抹在对方的脸上、身上······
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生日派对了,而是远离家乡,在一起同甘共苦的工友们的一场狂欢,他们笑着,又哭了,释放着被关怀被认可被当做家人的感动。
“干了20多年建筑活,头一次有单位给我在工地上过生日。宋协理员送给我的不是蛋糕,是真心。”尽管已经过去快半年了,想起当时,龚万华的眼眶仍然有些泛红。
“在外打工总会遇到乱七八糟的事情,心情不舒畅,项目部有一个专门帮助我们的宋协理员,隔三岔五地找我们聊聊,跟我们唠唠嗑。跟他说话不用讲究,也不紧张,想说啥就直说。就算鸡毛蒜皮的事儿都有人管,觉得心里很踏实。”
采访中,这是记者听到最多的话。
无论在工地,还是宿舍区,大家总能看到宋爱明小跑的样子。他随身带着一本《党群工作协理员工作日志》,农民工的大事小情都记在上面,有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像这样的日志,宋爱明有3大本。
充电器改造,就是其中的一篇。
走近农民工宿舍,可以看到每一个屋外都有一个金属盒子,那是改进后的“二代充电器”。
根据当地政府要求,建筑工地的宿舍内一律不许配备高压电。电器可以不用,手机是农民工和家人联系的重要纽带,不能不充电。
项目部专门购置了一台像报箱一样的柜式充电器,每个小箱子有钥匙,可供几十台手机同时充电。
可是没多久,就有人来找老宋,说稍微好点的手机都被偷走了。
为了杜绝这种现象,老宋和项目部的领导反复商量、调研,最终决定在每一个宿舍的窗外设立一个充电盒子,专供该宿舍人员使用。从那之后,再也没听说谁丢过手机。
春节前,宋爱明通过走访,发现部分农民工担心买不到回家的车票,早早外出排队买票,影响了施工生产。宋爱明和项目部办公室人员一起对没有购买车票的劳务工人进行了统计,为30人在网上购买了车票,确保了他们顺利返乡。
从那以后,为农民工订票就成了项目部的一项长期制度。
党群协理员工作开展以来,宋爱明先后通过25次走访和8次谈心、3次座谈,充分了解和掌握农民工的困难,共解决近40个实际问题。
2013年年底,项目部党工委听取了协理员宋爱明的述职报告,组织了项目党员、员工、农民工37人,对其进行了满意度测评,测评优秀率100%。
(本文图片李晓明 胡金彪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