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网首页|新闻|宣教|文化|文学|摄影|文明|多媒体|史志
欢迎您来到企业文化网!登录|注册

工人日报:震不倒的“中国制造”

发布日期:2015-05-08来源:工人日报
分享到:

 

 

震后的尼泊尔公务员医院

  

    4月25日下午两点多,在尼泊尔加德满都中铁四局海外分公司尼泊尔办事处,余洋正在和同事杨洁交接工作。

  正说着话,忽然感觉站不稳了。

  “感觉就像有一辆重型卡车从你身边碾过。”

  “地震了!”不知谁喊了一嗓子。

  反应过来的余洋,一把拉住杨洁,招呼其他同事,赶紧顺着楼梯往下跑。

  办公室在三楼,气喘吁吁的余洋他们跑到空旷地,眼前的一切,吓了他们一大跳。

  远远近近的建筑,像跳舞一样,随着大地的抖动,纷纷坍塌。

  广场上、街道上,一片尘埃,惊慌无措的人们哭喊着四散奔逃。

  “第一波大震动很快结束,老房子塌完了。”

  职业的敏感,让余洋很快镇定下来。他一边招呼其他同事不要动,一边拉着在当地招聘的员工,汽车司机戴维,拨开慌乱的人群就往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的方向跑。

  “oh,上帝,没倒。”

  远远望见大使馆安然无恙,戴维大叫。

  与此同时,远在万里之外的安徽合肥, 得知尼泊尔发生8.1级大地震之后,张江华的心拎到了嗓子眼。

  2003年,中铁四局承建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一期工程,张江化是项目管生产的副经理。

  当时的尼泊尔,战乱频仍,政局不稳。

  “海外施工,能卡安全、质量‘脖子’的关键因素有二,一是物资,二是工人。尼泊尔的工业基础相对较差,完善的物资供应和娴熟的技术工人,我估计是无法满足施工要求的。”

  张江华一边办理签证手续,一边从中国建筑之乡的江苏溧阳以及安徽枞阳、肥东,招聘大量娴熟的技术工人。

  “事实证明我们的超前谋划是正确的。这些娴熟的技术工人,是我们项目高质量完成的根本保障。”

  从2004年到2008年,项目部先后承建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二期、三期,中国援建尼泊尔公务员医院、喜马拉雅银行等项目。

  其中公务员医院项目是当时中国援建尼泊尔最大的公益工程。

  2006年7月,医院正式开工。而开工适逢尼泊尔的雨季。

  去过尼泊尔的人都知道,尼泊尔的雨季从每年的5月开始,绵延至10月结束。

  加德满都是一个建在山上的城市,城市又小,土地特别精贵。规划的项目多大,施工场地就只有多大。施工要挖地基,还设计的有地下室,大开挖要挖7、8米深,旁边又是其他建筑,经大量的雨水一泡,地基松软,弄不好就要出大事。

  那一段时间,张江华一天一天的计算挖方,计算施工所需的机械,计算运泥的时间、路线,等一切都搞准之后,就每天都盯着天气预报。

  “我只要一个星期,就能挖好地基。”

  天一放晴,工地即开工大干。战天斗地抢时间,功夫总是不负有心人。

  医院设计的抗震标准等级高。国内的建筑物墙体,除承重墙之外,都是直接砖砌。但医院的墙体全部都是钢筋混凝土浇筑,业内叫“剪力筋”。

  施工剪力筋的关键在于钢筋绑扎完毕后,浇筑混凝土振捣的密实不密实。

  “振捣不密实,钢筋混凝土凝固的不好,它的抗震标准就相对差一些,虽然也能满足设计标准,但从我内心来讲,是不满足的。”

  干到这一步的时候,张江华和项目主要管理成员,分三班倒,盯着。

  医院一层一层的拔地而起,张江华也一夜一夜的在现场不挪窝。

  “看着,我心里踏实。”

  主体完工后,开始外装修,医院门厅前有一个钢结构加玻璃的雨棚,国内装配物资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落下了一个不锈钢的连接杆件。

  现场干活的工人说,不行我们就现场加工一个,绝对没问题。

  但张江华想了又想,没答应。

  他委托中铁四局驻尼泊尔办事处主任许平安专门飞到成都,按照设计图纸买了一个这样的不锈钢连接杆件。买到杆件的许平安连夜搭最早一班的飞机,吭哧吭哧的背着这几十公斤重的钢家伙,回到工地,交给工人装上。

  “事实证明,我们这么做是正确的。这次大地震,这个公务员医院,不要说墙体开裂,就是这个钢结构玻璃的雨棚,连玻璃都没晃动。”余洋自豪地说。

  因为工程质量特别好,震后,医院的正常工作没有被打断,收治了上千名受伤人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从2003年进入尼泊尔开始,中铁四局先后承建了尼泊尔公务员医院、喜马拉雅银行以及卡姆伯克瑞公寓楼、普尔巧克公寓楼等数十项市政和房建工程,这些工程在4月25日的大地震和不断余震中,未受到任何损毁,均安然无恙,“中国制造”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江龙余 杨扬)

文章录入:luhui      责任编辑:江龙余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