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会发展和治理的核心目标之一。企业能否传承此种文化精髓,做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达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境界?
请看:文化:让职工心灵诗意栖居
木头撑起来的清川江大桥、郭金升拆完的炸弹壳、雪域上的“天路”、呼啸而过的京沪高铁……赵刚军第一次走进展览室的时候,忍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这样深厚的底蕴,让我对这个集体肃然起敬。”在中铁四局的展览室和荣誉室,和赵刚军一起新入职的大学生们,近距离触摸、感受着这个集体的过往和愿景。
“每个集体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性格,这是风吹过草地般文化熏染与传承的结果。展览室、荣誉室,就是一种劲吹的文化之风。”中铁四局企业文化部副部长汪德义笑着说。
追根溯源,寻找自己文化的源泉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中铁四局有很多自己的特点:项目分散,440多个在建项目,散布在全国30多个省份,以及埃塞俄比亚、安哥拉、委内瑞拉等7个国家和地区,2万多名职工也散布在这些项目上;条件艰苦,从戈壁荒滩到深山老林,从百尺地下到雪域高原,活儿干到哪里,人就生活在哪里;流动性强,开工建点,完工走人,吉普赛人的翻版。
“点多线长面广人苦,我们靠什么把大伙儿聚拢在一起?靠的就是文化。”中铁四局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河川说,“我们的文化从哪里来?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比如‘和’,比如‘以人为本、以人为贵’;二是来自于企业的历史。
据介绍,针对高度分散的特点,该局从“和”文化出发,总结提炼出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以制度的规范统一全局的步调;而对每一位职工,则着重提升其对制度的认同和执行力,内化为文化自觉,形成“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气质,达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境界。
为使独特的企业文化得以传承,从2002年开始,该局面向全局征集整理了数百万字的文字材料、数万张反映企业诞生成长发展的图片,走访了数百位见证了企业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先后编辑成册了反映企业诞生成长发展脉络的《脚步》,讲述不同时期人物故事的《记忆》,以及记载各个时期英雄群体的《楷模》,会同《印记》、《一路走来》、《光影60年》和《四局好人》等文化书籍,形成了企业文化系列丛书。
沉甸甸的文化印记,由此得以传承。
清风吹过,创新文化建设的载体
“文化不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光靠嘴说,或者写一两篇文章,是没法解决文化落地问题的。”中铁四局企业文化部部长许国说,“这需要找到行之有效的载体,在丝丝雨润中,涵养每位员工的心灵,形成制度内化于心的文化自觉。”
2000年企业改制之初,中铁四局就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指导意见》、《中铁四局企业文化发展规划》,确定了全局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对400多个项目,则制定项目文化建设纲要,推动项目文化建设达标,让工地生活、工地卫生、工地文化建设符合职工现实需要,落地接地气。
“我们给每个职工的文化娱乐费用是每个项目每人5000元。这个钱,就是专门开展文化活动的。专款专用,不列入项目成本。”中铁四局四公司纪委书记葛敬梅说。
与此相同步,从2000年开始,中铁四局每两年定期举办一届企业文化节,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7届。文艺演出、成果展示、国学讲座、道德讲堂、安全廉洁文化展览,场场精彩,成为2万多职工的文化盛宴。
“通过举办企业文化节等各种集中性的文化活动,倡导和传播了先进的文化理念,增强了职工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也让大家在熏染中提升了文化自觉。”一家二级单位的行政负责人这样说。
人本关怀,让诗意栖居于心灵
“没有企业就没有我,也没有我这个家了。”这是该局四公司年轻员工贾亚开的心声。2013年8月,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小贾在体检中被查出患有白血病。9月份,他的父亲又被诊断得了淋巴癌。
得知这一消息,四公司马上行动起来,筹资、捐款,在很短的时间内,筹措了9万元送到小贾的手里。紧接着,工会又按《中铁四局大病医疗保障无息贷款办法》的规定,将3万元汇到了小贾治病的医院账户。
“绝不让我们的职工有迈不过去的坎儿。”这是企业对每一位职工的郑重承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以人为贵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认为,人的健康、人的价值得以保障和体现,让每一位职工生活工作得体面有尊严,同样是文化建设的核心目的。”中铁四局工会主席李朋谦说。
赵仁超是四公司一名项目技术主管,脱产3年在中南大学隧道专业攻读硕士,“如果不是企业,我不会有深造的机会。”
四公司工会主席程晓涛说,“尊重每个个体,让想干事的人有平台,能干事的人有位置,干成事的人有成就,这成了共识。”
除了注重尊重每一位职工的个性需求,对农民工也一视同仁。徐露平是跟随四公司干活的农民工,由于活儿干得好,点子多,在小改小革活动中表现突出,被录用为正式职工。而更早的农民工黄正文,不但转为正式职工,还走上了领导岗位,成长为一名项目经理。
中铁四局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王传霖说,“你知道兰新铁路二线有多苦吗?风刮起来,直接把几十吨重的油罐车吹走。没水,两个月不能洗澡。我们工地上的小姑娘第一次见识到沙尘暴,吓得当时就抱起头蹲在地上哭了出来。”
“但我们没走,还要扎下根,干完活。这靠什么?靠文化的传承、不屈的意志。说得文艺一点,就是诗意的栖居吧。”(江龙余 舒郁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