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网首页|新闻|宣教|文化|文学|摄影|文明|多媒体|史志
欢迎您来到企业文化网!登录|注册

人民日报:创新治理 为社会发展添活力(法治中国)

发布日期:2015-03-14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本报记者 杨 柳 余荣华 钱 伟) 创新社会治理,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推动服务和管理力量向基层倾斜,实现从管理向治理转变,激发基层活力,提升社区能力,形成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     
  “这是我们老年人最盼望的事。”日前,家住北京西城区的陈大爷,谈到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连连鼓掌。
  从养老工作到妇女儿童权益保障,从志愿服务到爱心慈善,从自然灾害救灾减灾到公共安全社会稳定,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体现。连日来,代表委员们就如何创新社会治理展开热议。
  新形势呼唤新方式
  创新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既需要国家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又需要来自基层的实践经验,只有统筹协调,上下联动,才能更好适应社会治理新形势,为社会发展添活力。
  “养老问题一直是群众十分关心的议题,”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荣华代表说,“老人需要的无外乎是就餐、就医、出行方便,有活动场所、绿地。现在做这件事情,政府要负主责,社会力量也要积极动员,还可以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更好为百姓服务。”
  “要将创新社会治理摆到满足群众需求、保证民生的位置上进行推动。”河北省唐山市副市长高瑞华代表建议,加快发展社会领域产业,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政府要兜底线、保基本,做好规划。”
  新形势,新变化,对社会治理的新方式也提出了要求。为适应群众信访网络化,安徽滁州以加强基层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站)建设为抓手,研发运行了“阳光信访”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除了网上投诉,群众的来人来信投诉、短信投诉、电话投诉都要纳入该系统。这既方便群众查询信访办理进度,也可以规范信访秩序,避免群众多头上访、越级上访。”安徽省滁州市委书记李明代表说。
  社会力量不可或缺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利益格局的调整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代表委员们认为,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参与,把适合由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交由社会力量承担。
  “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我国社会组织数量不断增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整体数量不足、资源保障欠缺、成长空间有限、社会认同较低等问题。”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海淀分公司副经理朱良玉代表说。
  对此,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巡视员许宝成代表建议,尽快制定有关地方性法规,为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同时,对社会组织进行分类管理,突出社会组织的非营利性特点,正确处理好社会组织发育和规范管理的关系。
  
“解决基层矛盾,不能仅靠几个基层干部,要创新机制,让更多群众参与其中。”据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东街村党支部书记宋福如代表介绍,该村实行了网格化管理的办法,把全村分为四区,每区由村民直选出10名村民代表,与两名村“两委”干部共同管理区内事务,这有利于基层矛盾能够及时、就地得到有效处理。
  依法治理是法宝
  “去年北京圆满完成国庆65周年庆祝活动和APEC会议服务保障,向全世界展示了世界城市首善之区平安北京的建设风貌,国家影响力显著提升。但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确保首都稳定,我们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在武警北京总队司令员王炳深代表看来,还要强化法治思维,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惩治暴力恐怖,确保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安全,努力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梁伟代表说,“社会治理重在依法治理。在日益完备的法律体系下,各类社会主体都应该有明确的权利、义务,严格遵守‘法有授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活动原则。”
  “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于教育引导群众以法治思维看待矛盾,以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河北省献县淮镇中街村党支部书记哈明江代表认为,现在基层越来越重视普法教育,但是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还有欠缺。只有把普法宣传融入群众的生活习惯和地方文化中,才会真正发挥作用。
文章录入:luhui      责任编辑:覃仁财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