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网首页|新闻|宣教|文化|文学|摄影|文明|多媒体|史志
欢迎您来到企业文化网!登录|注册

工人日报:小牛的“酒吧”

发布日期:2014-05-04来源:工人日报
分享到:

 

 

酒吧欢送会

 

  委内瑞拉杜伊谷农业项目完工时,委农业部的监理、老托米十分伤感。他恋恋不舍地对牛录菊说:“牛,你走了,我们的‘酒吧’没了,我们会想你的。”

  几年前,刚到委内瑞拉参与中西部铁路修复工程时,牛录菊的宿舍就是一个小会客厅,工余时间桌子上就摆满啤酒,委籍员工或者古巴监理都喜欢到他这里喝上几瓶啤酒,谈笑风生,这里成了小小的“酒吧”。

  他们在调侃中教授西语,在调侃中,牛录菊成了“西语通”。不仅有语言上的学习交流,更增加了感情的融合。

  2012年,当牛录菊升任中铁四局委内瑞拉杜伊谷农业项目常务副经理时,他把这个“酒吧”带到了杜伊谷。委内瑞拉农业部的监理托米每周末都要到小牛的“酒吧”来,食堂里炒上几个小菜,一瓶威士忌就能手舞足蹈地跳起欢快的南美舞蹈。

  2004年,牛录菊第一次踏上委内瑞拉的土地。刚下飞机,加勒比海岸的阳光,就携着海风,热情而炽烈地扑打在他白净的脸上。

  十年之间,小牛变成“老牛”,“小白”变成“老黑”。

  2004年,中铁四局中标委内瑞拉中西部铁路修复工程,刚刚获得全国火车头奖章的牛录菊,作为铁路行业的高级技工代表,手上拎着一包衣服、肩上扛着沉甸甸的使命,被派到了这片南美大陆,参加工程建设。

  小牛那时候刚刚经历国内株(洲)六(盘水)复线铁路会战的洗礼,技术练出来了,可身形却单薄。初来乍到南美异国,站在一群黝黑的委内瑞拉“老乡”中,犹如一棵白嫩的豆芽菜,常常引得“老乡”们或善意或不那么善意的逗乐。

  彼时的委内瑞拉,铁路发展和国内相比,技术差了一大截。唯一运行的中西部铁路也是年久失修,近乎停滞。小牛他们为了使这条铁路恢复“健康”,带来的是当时国内甚至国际最先进的技术和工艺。

  为了能够早日摸透无缝钢轨等技术操作流程,小牛与来自中国的兄弟姐妹们,扎在工地学习研讨,他们拿出的“漂亮活”常常引来委方的惊叹。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小牛他们扎根中西部铁路修复工程10年,先后完成了动车组试验线、亚(里塔瓜)阿(卡里瓜)线、亚(里塔瓜)巴(基西梅托)线,目前正在进行亚(里塔瓜)圣(费利佩)线的施工。

  线路工是一个苦差事,每天在路基上,搬着几百斤的钢轨挪来移去。委籍工人的辛苦,小牛看在眼里也疼在心上,为了减少他们的劳动量,他对自己严格要求。坚持自己多走路,多看现场,设计精益求精,安排严丝合缝,以“准”而“精”高效率完成拨轨。

  10年,日复一日,加勒比的阳光毫不吝啬地倾泻着它的热度。白天,钢轨就像是刚出炉的炭条,冒着火舌烧烤着他们,汗水滴在钢轨上“嗞嗞”冒着白烟,撬棍拿在手中像烧火棍一样烫手。

  10年,小牛记录了22本施工日志,穿坏了30双工作鞋。小牛和他的中国同行,带领着委籍工人,与他们抬道、拨道、换枕、换轨、铺设道岔、焊轨,悉心培养了一大批熟练操作者。

  小牛晒黑了,与委籍工友站在一起再也分不出了,但他的线路技术更炉火纯青了,经考核很快晋升为线路高级技师。

  10年现场的摸爬滚打,不仅使小牛的线路技能日臻完善,而且练就了一口熟练的西班牙语。他从一名中国线路工,变成了施工现场的“西语通”,带出了数十位懂线路的洋徒弟,他也逐渐走向了项目管理岗位。

  在这个国情迥异的国家,要想干好活,首先得说好话,沟通无障碍,意思才能表达无碍,“二道贩子”的翻译,虽说“传辞”,往往却差一点“达意”。为了能“达意”,小牛就敢张口、大胆说。

  常年的现场工作带给小牛粗犷豪放的性格,每天对着众多委籍员工“大呼小叫”,与他们的交流来得更直接更流畅,他似乎有良好的语言天赋,很快就能熟练地与业主和监理交流了。

  委籍工友喜欢这个越来越黑的“牛”,不仅是他的肤色日益本地化了,他那份敬业和专业的工作态度也感动着大家。凭借良好的语言交流条件、专业技能和敬业精神,小牛也逐步向管理者的角色“白领”转型。

  圆满完成杜伊谷农业开发项目后,小牛又回到中西部铁路修复项目担任项目经理。当了项目经理的小牛,虽然在工地上“搬砖”的时间少了,可加勒比的风、阳光不变,小牛被晒得黝黑的皮肤不变。

  再见时,委籍“老乡”们,不再笑话他的白嫩,只是“小牛”,却也成了“老牛”。2014年,老牛凭借出色的工作获得“中铁四局集团先进生产者”光荣称号,在遥远的南美续写着新的“酒吧故事”。(文/图 江龙余 胡效明)

 

文章录入:luhui      责任编辑:江龙余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