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加强学风建设,树立良好学风是落实这一战略任务的重要保证。
一、学风建设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风建设,这是我们党从血的教训中总结出的一条极为宝贵的经验。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积极研究中国国情和革命斗争状况,写下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从理论上解决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中国革命最主要的同盟军问题。但是,由于当时我们党还处在幼年时期,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中国社会状况以及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缺乏深刻认识,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同时共产国际及其在中国的代表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虽然起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难以在短时间内真正全面了解中国的情况,不可避免地作出了许多错误指示。正是这些影响,使党的中央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特别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这是导致大革命失败的主观方面的主要原因。
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当时中国的实际出发,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不仅坚持了下来,还一度走向复兴。但是,由于党内一些领导同志和共产国际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条主义的理解,对中国情况和革命实际缺乏正确认识,党内部分同志“左”倾急性病逐渐滋长,“左”倾冒险主义甚至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1934年1月,党的六届五中全会不顾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和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不利形势,把“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推向顶点,导致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失败。
这两次革命斗争失败的原因,客观上是由于反革命力量过于强大,主观上则主要是领导中国革命的共产党人对怎么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没有很好破题。沉痛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人明白了两个道理:一是中国革命必须由熟悉中国情况的人来领导;二是中国革命绝不能照搬别国模式。也就是说,不联系实际,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个别词句,搞教条主义,或者照搬别国的经验和共产国际的决议,都不可能成功。这样,在决定中国革命前途和命运的紧急关头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才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胜利后,我们党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从1942年开始在全党进行整风,从思想根源上纠正了党的历史上历次“左”倾和右倾错误,使全党从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此后,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每当重大转折时期和重要时刻,党都高度重视、反复强调加强学习和学风建设,督促党员、干部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问题说到底是思想路线问题。思想路线端正,党和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思想路线出现偏差,党及其所领导的革命、建设事业就要遭受挫折。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的基础上,开始进行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转变和探索。1956年,随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党面临着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全新课题。毛泽东同志在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始思考在中国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形成了许多科学认识和宝贵思想成果,使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其间,也经历了曲折,发生了严重失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错误,使社会主义事业遭遇重大挫折。一个重要原因是毛泽东同志脱离了当时中国的实际,对形势作出了错误估计,使这些正确思想有不少没有得到贯彻落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准确把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深化了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的认识,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二、学风问题关系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成效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东西很多。要着眼提高理论素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要着眼做好本职工作,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广泛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学习与岗位职责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要着眼完善知识结构,广泛学习哲学、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国际关系、现代管理等方面知识。最重要的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长期战略任务,是我们党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
各方面的学习都有个学风问题,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尤其强调学风,主要是针对理论学习特别是针对党员领导干部怎么对待马克思主义而言的。当前,在学风上仍然存在两种错误倾向。
一是不重视理论、不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错误倾向。从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看,轻视、忽视理论和理论学习的倾向有多种表现。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不管用了,不愿学;有的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由,逃避学;有的热衷于迎来送往,陷于“文山会海”,无暇学;有的学习理论不刻苦、不钻研,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深学,等等。干部队伍中不少人不重视理论、不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一个小问题。一方面,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其思想水平和政治前途。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末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思想空虚、精神萎靡,政治意识淡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不强,以及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背离党的宗旨,甚至以权谋私,违法乱纪,走上犯罪道路等现象,就是由于放松理论学习、思想庸俗化而导致的。另一方面,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其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习惯于凭过去的经验和照搬别人的经验办事,或者就事论事,被现象牵着鼻子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以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偏差,造成失误等现象,就是由于理论素养、理论思维薄弱而导致的。
二是不重视实际,遇到问题仍然习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那里找现成答案,照搬本本、条条的错误倾向。马克思主义是由许多基本原理和具体结论构成的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即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全部内容中的最基本的东西,具有永恒价值和普遍意义,必须长期坚持。至于马克思、恩格斯针对特定情况、特定条件所作的具体结论,有的是对的,有的不一定对;有的当时对,现在不一定对;有的在欧洲对,在亚洲不一定对;有的在发达国家对,在落后国家不一定对。这是真理的相对性。它要求我们不能一遇到新问题,就到马列著作中去找现成答案。有的有答案,有的没答案;有答案的照搬过来,也不一定管用。我们不能苛求100多年前的人,要为100多年以后或几百年以后复杂、丰富的实践活动提供一劳永逸的“灵丹妙药”,而要靠我们自己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立足中国实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这两种错误倾向的症结,根本上还是毛泽东同志当年批评过的主观主义学风。对于一个党来说,如果对理论不重视、理论上不成熟,对实际也不重视、不能从实际出发,这个党就危险了。因此,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我们必须极力防止和荡涤这两种错误倾向,既要注重理论,又要注重实际;既要坚持理论,又要发展理论;既要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学生,又要当群众的学生;既不做“盲目的实干家”,也不做“空头的理论家”。只有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见实效、上水平。
三、必须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以优良学风保证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必须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具体说,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深入学习理论,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前提是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深厚的理论素养。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而言,学习理论包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重要的是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更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任何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都是特定历史特定条件的产物,都打上了特定的时空烙印。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5年后,强调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还是“完全正确的”。同时,又敏锐地认识到,这个纲领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有的阐述是不完全的,学习研究时应该着重注意。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的理论的态度,是我们今天学习马克思主义时应有的态度。
(二)注意运用理论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在不断解决新问题中推进理论创新。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是为了好看,也不是为了在别人面前炫耀。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否则,只能算是“空头理论家”,党不需要,人民不需要。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里的实际,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空间上的实际,即世界的实际,国家的实际,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把理论与不同地方的实际相结合,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毛泽东同志称之为“因地制宜”;二是时间上的实际,社会是在不断前进的,实践是在不断发展的,过去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照搬过来指导今天的实践就可能不正确,把理论与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实际相结合,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实践中,不断作出符合时代需要、国情需要和现实需要的理论创造,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称之为“与时俱进”。既“因地制宜”,又“与时俱进”,这是我们的事业长盛不衰,我们的理论永远生机勃勃的制胜法宝。
(三)善于把理论学习与加强主观世界改造结合起来,改造自己的思想意识、思想方法和认识能力。主观世界的改造,既要解决能不能的问题,也要解决敢不敢、想不想的问题。改造主观世界与认识客观世界、参加现实实践和加强自我修养是有机结合的。只有虚心向书本、群众和实践学习,才能解决能不能的问题。这是不少领导干部需要继续努力的。同时,也要看到,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理论功底比较深,嘴上功夫也很过硬,写起文章来洋洋洒洒,讲起话来口若悬河,并不缺乏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而是缺乏勇气,缺乏自觉性。有的怕担风险,不敢冲破理论框框,不敢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宗旨意识淡漠、意志薄弱,经不起诱惑、守不住防线。只有加强党性修养,对党忠诚、对人民忠心,才能解决敢不敢和想不想的问题。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通过加强理论学习,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增强改造主观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四)把解决学风问题与解决文风问题结合起来,切实改进文风。学风与文风紧密相连,文风是学风的表现形式,改进学风必须改进文风。我们要提倡短、实、新的优良文风,反对长、空、假的不良文风。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联系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必须使马克思主义在表现形式上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在党的历史上,无论是毛泽东同志还是邓小平同志的文章,讲问题绝不是从理论到理论,而是从实际情况出发,遇到问题,就实实在在去解决,不讲空话、套话;都是朴实的语言,甚至是大白话,没有人看不懂;都是以简明扼要的论述阐明深刻的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不讲长话。《邓小平文选》中的不少重要篇目,篇幅都不长,论述提纲挈领,十分扼要,内涵却又相当丰富、深刻。这样的理论著作,人民群众乐于接受,便于理解,易于掌握。文风之优劣,取决于很多因素,就其根本而言,取决于我们是否真正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是否真正具有对人民、对国家高度负责的精神。在今天,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来说,文风与学风、政风、党风是联系在一起的。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必须解决好文风问题,注重讲短话、讲明白话、讲管用的话。在克服不良文风问题上,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起带头作用,要像邓小平同志说的那样,领导干部要学会拿起笔杆子,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要尽可能自己动手。同时,要把改进文风同改进干部工作作风结合起来,同改进党的作风统一起来,特别是要大力改进会风。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