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来,他始终把建好每一座桥梁作为自身价值的体现,解决道路施工技术难题,攻克重重科技难关,一步一个脚印,留下的是一个个闪光的足迹……
■ 周三有约
作为中铁四局项目副经理、副总工程师,他参建了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作为中铁四局项目总工程师,他参建了国内第一条沿海高速铁路――甬台温铁路工程,同时,他还是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地区桥梁施工技术的研究者之一。从《大跨度叠合拱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到《铁路客运专线整孔箱梁快速预制技术研究》。39岁的伍军,16年前走出长沙铁道学院校门走进中铁四局,从一个懵懂的学生成长为桥梁专家。
16年来,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始终把艰苦的施工一线作为成长成才的沃土,一步一个脚印,走出的是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见习生、项目技术主管、二公司工程部长、中铁四局项目部总工程师、中铁四局技术中心主任、中铁四局副总工程师、中铁四局总工程师、副总经理。
16年来,他始终把建好每一座桥梁作为自身价值的体现,解决道路施工技术难题,攻克重重科技难关,一步一个脚印,留下的是一个个闪光的足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级工法、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6年来,他致力于科技创新和施工技术管理,把对企业和事业的热爱化作丰硕成果,一步一个脚印,奉献的是一串串忠诚和汗水的结晶:9项国家级工法、16项国家授权的专利、41项省部级工法……
1995年7月,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铁道工程系的伍军,先后参与了10余项大型铁路、公路和市政等重点工程建设。
担任中铁四局二公司桥梁厂工程部长期间,伍军参与了秦沈客运专线G3标段施工。这是我国摸索高速铁路建设开先河性的工程,现场制造和架设的450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单线箱梁也是国内首次大规模采用的新工艺。为了研制600吨提梁机,伍军可谓费尽心力。一方面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一方面当时传统的计算手段根本无法解决程序计算和理论分析问题。面对一系列新的技术难题,他潜心研究,买来《Matlab》《线性代数》等书籍,苦读钻研至深夜。一个月后,他编出了空间杆件计算程序,之后又成功解决了整体钢模板设计和应用、高强度混凝土施工养护、预应力控制等新技术难题。提梁机经过2次试验均获得成功,为我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的顺利施工解决了最大的难题。
熟悉伍军的人都知道,他干起工作来总是充满激情,而且越是新技术、越是高难度工艺,他的创新欲望越强。正是这种激情,促使他不断地创新,并把自己的全部才智献给企业,献给国家的工程建设。
2003年,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开工建设。面对风大、潮高、水急和桥位富集浅层天然气等恶劣施工环境,作为局项目经理部副总工程师,伍军参与主持了整体方案研究和确定,组织方案实施和现场技术控制。历经两年时间,解决了海工耐久混凝土的研制和运用、浅层天然气安全预排、GPS全程运用、全过程数字化监控和管理、海上超长栈桥施工及安全运营、海洋环境条件下的墩台施工、海上长大钻孔桩施工等众多技术难题,获得了栈桥施工装配式悬臂导向定位架、海上钻井取淡水、海工混凝土配合比、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底板围堰、渗透模板布等大量科技创新成果。2007年中铁四局杭州湾大桥经理部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其中的技术分是满分!
2007年,伍军担任了中铁四局技术中心主任。作为全局技术掌门人,他致力于技术创新和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使中铁四局的科研开发和施工技术水平有了新的突破。作为全局科技创新管理负责人和桥梁施工技术专家,他在组织和管理科技创新的同时还亲自参与到众多科研项目的研究中去,尤其是对桥梁技术的潜心指导,使得四局桥梁施工技术水平大幅提高,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承揽了大批技术含量高的大跨度斜拉桥、悬索桥、跨海大桥等项目。
五年来,在伍军的领导和组织下,中铁四局技术中心开展科研开发项目177项,完成科研开发项目152项,通过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58项;工法开发项目161项,获国家级工法11项,省部级工法114项;申请专利186项,获国家授权115项。在他的带领下,中铁四局技术中心综合实力大幅提高,并于2009年10月,以安徽省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被成功认定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中铁四局集团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广大员工的称赞和领导的认可,多次被评为中铁四局“优秀青年知识分子”,2009年5月,被评为中铁四局劳动模范;11月,受组织任命,伍军同志又成为中铁四局副总工程师,他肩上的担子更加重大、光荣,而人们也有理由坚信:他迈出的每一步伐将会一如既往地更加坚实……(舒郁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