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铁四局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曾经出现过一位赫赫有名的领导者。他就是曾任副局长的丁万臣。
丁万臣,男,汉族,河南省安乐县人,中共党员。1912年6月丁万臣出生于河南省安乐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12岁时独自离开家乡外出谋生,他先后辗转陕西、东北等地,在粉坊、酱园里打过短工。后到河北省保定市于家庄,在京汉铁路沿线做了一名普通的线路工人。1943年3月,丁万臣带领工友在保定投奔革命队伍,同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河北省清苑县敌工部工作员、保定市城工部工作员、保定市铁路保委会纠察队长。解放后,他一直从事着新中国铁路建设工作,先后在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新建铁路工程总局第三工程局、太原铁路局、华北铁路工程局、第四铁路工程局担任过队长、段长、处长、副局长等职务。
共和国成立后,丁万臣背负着对祖国、对人民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各项急难险重的工作中一马当先、身先士卒。作为早期铁路工程局一级组织的领导干部,他经常深入现场解决具体问题,了解掌握工程进度,利用一切时机向职工宣传完成国家铁路建设计划的重要意义,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1952年4月底,正在施工的天(水)兰(州)铁路线邱家峡渭河两座便桥被山洪冲毁,线路中断。由于前方钉道队急需物资设备,上级领导做出指示:要求丁万臣所在的武山工程段在两天内将线路疏通,确保物料供应。段养路室工程师李佩章在查看便桥损坏程度后,认为在水流湍急的环境下想要尽快修复便桥非常困难。时任工程段段长的丁万臣充分了解情况后,立即在施工现场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向职工们宣讲完成抢修任务的重要性。经过宣传鼓动,许多职工自告奋勇要求下水抢修。最终,丁万臣决定由他带领从各队共产党员中抽调出的技术骨干,临时组建成“共产党员联合作业队”跳入冰凉的河水中执行修复任务。由于抢修及时,线路如期贯通,确保了前方钉道所需物料的及时供应。
集(宁)二(连)铁路,全长335公里,是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国家联运干线在我国内蒙古境内的一部分。中铁四局的前身之一——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总局第三工程局于1953年5月开始施工。1954年冬,第三工程局决定将集宁火车北站的施工生产任务交给由丁万臣挂帅的第二工程段,同时要求二段一定要抓好工程进度,确保集宁北站按期交付使用。二段接受任务后,身为段长的丁万臣考虑到项目大、任务重、工期紧迫、劳动力不足等实际情况,向段党委提议将搞好计划管理,推行计件工资作为提前完成生产任务的突破口。段党委经过充分研究采纳了丁万臣的建议,并选择二段所属五工区作为试点,全面推行计件工资制度。为使计件工作在试点单位有序推进,二段党委专门成立了以丁万臣为组长的工作小组深入五工区进行指导帮助。但推行某项新制度的过程同时也是新旧两派思想展开激烈斗阵的过程。刚到工区不久,丁万臣就发现工区的干部职工对段党委的这项决定持有着不同的意见和态度。许多青年职工认为推行计件工资可以打破绝对平均主义“大锅饭”,这下可要大显身手了。而上了年岁的老工人则顾虑实施计件工资后,身体吃不消,收入会因此减少。有的职工干脆认为,计件工作是麻绳蘸盐水——越来越紧,是变相地让职工多干活、少拿钱。丁万臣在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之后,立即召开了党团员及政工干部会议进行全面动员。会上,丁万臣反复强调推行计件工作的重要性,批评了许多职工错误的思想认识。同时,他还积极组织干部群众进行学习座谈,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大力宣传计件工资制度的优越性。正是由于他坚持不懈的工作态度,试点推行工作得以全面开展,并于1955年在整个第二工程段全面施行。据统计,1955年,第二工程段在1120名职工中推行了计件工资制度后,工人月工资收入为实行计时工资制度时的111.42%。由于职工收入增加,劳动热情高涨,劳动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明显提高,不仅使全段年节约资金达44387.23元,同时集宁北站的施工生产任务也按期交付,保证了联运干线的贯通畅通。
许多和丁万臣共事过的职工反映:丁万臣在工作中有很强的预见性。在集宁北站施工组织筹备前期,上级业务部门给第二工程段下达了施工组织计划,计划规定北站的施工生产只需投入一个工区、一个工程大队的劳动力即可完成生产任务。同时决定将几万方的片石只交付给一个砂石厂进行供应。丁万臣在看到施工组织计划后立即提出反对意见,他坚持主张使用三个工区、三个大队进行施工,并投入一个工区的劳动力量进行片石备料生产。实践证明,丁万臣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策。在北站后期的施工生产中,尽管砂石厂因为生产力不足,片石供应不上,但由于工区预先做了充分的备料准备工作,并没有使工期滞后,保证了施工生产的有效进展。
丁万臣在工作中的最大特点是有着强烈的群众意识。他关心职工疾苦,始终把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放在心上,职工有婚丧嫁娶、生病住院,家中遇有突发性灾难时,他都仔细询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每次深入现场,丁万臣都认真了解群众疾苦,倾听职工意见,深受大家的拥护和爱戴。20世纪50年代,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总局第三工程局主要负责我国西北地区的新线铁路建设。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且施工沿线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区,能否争取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成为顺利进行施工生产的先决条件。为此,丁万臣积极和当地的盟旗政府取得联系,了解当地风俗习惯,向干部职工广泛宣传中央关于民族团结的政策方针,同时热情对待当地的牧民兄弟,经常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受到了草原儿女的一致称赞。
1951年,丁万臣荣获“全国铁路级劳动模范”称号;1956年,他再次当选为“全国铁路级先进工作者”。
1981年,丁万臣光荣离职休养,2002年病逝于安徽合肥。(文稿整理:宋 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