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从抗美援朝的战火中诞生,经历大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转战大江南北,完成了中国铁路史四分之一的铺架里程,因为一个共同的铁路梦让几代四局人在历史的大潮中凝心聚力。
2010年盛夏,我来到朔黄分处,从现场作业的陌生,再到工作岗位的不断变化,三年的喜怒哀乐,三年的工作生活统统在朔黄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于我而言这三年是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一次全新回顾。
老四局人眼中的朔黄
2000年5月18日18:00汽笛长鸣的一刻,最是让那些参与朔黄谱架项目的老职工们舒了长长的一口气,看着印有“中铁四局”标志的机车在朔黄线上缓缓驶过时,一个关于四局临管运输的梦已经被圆了一半。
当时没有像样的职工宿舍,只有移动的宿营绿皮车。一到冬天车厢内的温度能低达零下20-30摄氏度,车上没有暖气和加热设备,为了抵御寒冬,他们就穿着军大衣睡。早上起来车窗上结了厚厚一层冰霜,而水桶里已结实了冰块,意味着这一天能用的水被“冻结”了,怎么办?他们就用水漂把桶里的冰块砸成小块放到水壶里去烧,再用烧开的水把冻贴在车厢地上的桶和脸盆化开后开始一天的工作。长此以往,因为一直处于寒冷的环境下,有些职工的手上和耳朵上已生出了冻疮,有个师傅听说用冰块搓洗生冻疮的地方就会根治冻根,“冻员”们就三两结对的在一个脸盆里用冰块洗搓搓,搓的时间久了,竟然有了越挫越热的感觉,还极力号召大家一起来搓冰块“发热”,漫漫冬夜,却因时常的笑声变得妙趣横生……这样的环境在我们看来是难以坚持的,可在老四局人眼里那段朔黄宿营车生活却因此凝聚了很多淳朴厚重的友情,其中一位老师傅就告诉我:“你们啊赶上了好时候,朔黄线当时的谱架虽然苦,但我们却能把苦日子过甜咯,心自然也就连在了一起”。
十三个岁月已经在朔黄这条线上疾驰而过,带走了往昔破旧的宿营车,却拉来了崭新的办公宿舍大楼、舒适的洗浴室和安心的就餐环境,这些不正是那时老四局人当时的梦想吗?
我眼中的四局
每年都会有一批风华正茂的毕业生来分处报到,那些大大小小的行李,也会让我想起自己报到的情景,和他们一样,当时一脸的茫然和陌生,还记得新员工座谈会上,分处领导介绍四局的前身和当时朔黄的发展状况,字里行间都透露着真挚和热情,让陌生的环境迅速变得亲切了很多。
西柏坡站是我见习的第一站,尽管只有短短三个月,却让我认识了一线最真实的人们,让最初的“朔黄印象”从心底走入了我的生活。一个初来乍到的实习生,一没任何的业务实践经验,二没语言上的交际,如何才能打破“零位”状态?我正拿着一本大学教材《行车组织》看,车站值班员汪江师傅走过来说了句:“小姑娘,光看书可不行啊,走!跟我看看6502设备台去!”“控制台是车站信号设备的控制中心,车站值班员通过控制台上的各种按钮集中控制全站的道岔、进路和信号机。电源屏是车站电气集中的心脏,电路所需要的各种交、直流电源均由它供出,所以必须保证不间断的工作。色灯信号机用来执行室内的指令,给出各种信号显示,指挥行车……行车组织工作说白了就是列车运行的司令部,车怎么跑就看你怎么传达,靠的就是细心,图的就是平安。”虽然汪师傅已调走,但这番话仍让我记忆犹新,也许是工作后的第一堂业务课,也许是直至现在他的话我仍受用,生活也是如此,小结不上心就难保安稳。
第一年的春节我是在分处过的,本以为会一个人看联欢晚会、吃年夜饭,可生活好像从来不会按章程出牌,因为这个年让我感受到和家不同的温暖。三十儿下午我和同事把分处大门的两幅对联贴好,意味着除夕的脚步近在咫尺。一大早,同事们从提前准备好的菜蔬里挑选各自准备的拿手菜,职工家属和我们这些单身青年围坐在一起摘菜,即将“掌勺”的同事们精心配菜,大家嬉笑言语间没有了陌生感,各种方言普通话交织在一起,气氛很是热闹。节日里,小厨房总是最繁忙的一角,十几平方的地方,满满当当的堆着各种炊具,别看地方不大,等锅碗瓢盆“交响曲”结束后,一盘盘美味的菜肴就从这里被端上“拼桌”(由四张方桌拼成的一张大桌子),香辣鱿鱼虾,色泽诱人的红烧肉,深受小朋友们喜欢的可乐鸡翅、还有口味清淡的各类蔬菜,能大大满足不同年龄层的口味。现在回忆这些情景,已经不记得大家在觥筹交错中说过些什么,但当时融洽的气氛和人们真切的笑容已深深定格在我的脑海。这也让我对企业有了最初的定义—和谐。
对于四局人来说,一年中,工作的时间远远大过于陪家人的时间,于是企业就成了我们生活的避风港。因为有人情味,无形中冲淡了同事间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的各不相同,能让我们和睦相处。当“和”融入到一个人大部分的生活里,心情会顺畅,也会逐渐享受和周围一切的关系(包括人与自然)。企业也是如此,参与者有了这样的感受,才会把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发展的热潮中,企业也会获得源源不断的新生健康力量。
朔黄分处已在铁路的浪涛了历经了十三个年岁,我们正在经历的是老一辈人曾坚持过的那个梦,如何更好的延续这个梦,是我们青年一代的责任与理想所在。然而我心里那个小小的梦也许不再遥远,因为三年的工作生活足以让我看到分处“人和万事兴”的希望……(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