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在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史上占有重要而又独特的地位,在今天的河南省登封市境内有一座嵩阳书院,宋代著名的大儒范仲淹、司马光、朱熹、程颐、程颢都曾在此讲学,嵩阳书院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唐到清朝末年,经历近千余年的讲学历史,是我国古代书院中的佼佼者,对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培养造就人才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作用。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的峻极峰下,因其坐落在嵩山之阳,故名嵩阳书院。嵩阳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这里山峦环拱、溪水长流。清代乾隆皇帝在游历嵩山时,曾经流下了“书院嵩阳景最清、石幢犹记故宫名”的著名诗句。
在历史上,嵩阳书院以理学著称于世,以“文化赡富、文物奇特”名扬古今,目前的书院保持了清代建筑格局,中轴线上主要有五进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院内共有房屋建筑100余间,且多为硬山式建筑,古朴大方,具有浓厚的儒家建筑风格气息。
什么样的学风,造就什么样的人才,宋代才子,儒雅风流,博学多才,靠的就是一心向学,明镜在心。北宋初年,国泰民安,文风四起,儒生们在经历了五代十国的战乱之后,都喜欢在山林之中寻觅安静之处,聚众讲学。据史料记载,曾在嵩阳书院讲过学的有范仲淹、司马光、程颐、程颢等二十余位儒学大家,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中的第九至二十一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完成的;号称理学大家的程颐、程颢兄弟曾在嵩阳书院讲学十余年,创立了理学宗派,最终理学成为了国之基准。
清朝末年,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新的教育形式--学堂的兴起,历经千余年的书院教育形式走完了它的历程,但是嵩阳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地载入了史册。(史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