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网首页|新闻|宣教|文化|文学|摄影|文明|多媒体|年鉴
欢迎您来到企业文化网!登录|注册
站群:
工会网 |电视新闻中心 |《铁道建设》报 |网络学习平台 |文明网 |南京分公司 |电气化公司 |装饰公司 |工程材料公司 |城轨公司 |物资公司 |机电公司 |钢结构公司 |五公司 |二公司 |一公司
更多
当前位置:文学 > 散文 > 正文

龙门石窟游记

发布日期:2013-08-15 来源:企业文化网
分享到:

2013年2月,在从老家赶往新疆工地的途中,由于要在古都洛阳转车的缘故,于是便利用闲暇时间,游览了著名的石窟艺术宝库--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它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的伊河两岸的龙门山和香山上,自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时开始雕凿,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延至北宋时期,前后累计大规模开凿约400余年。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70余座,碑刻题记2800余块,造像10万余尊。

在进入龙门石窟后,我首先游览的是位于龙门西山北端的潜溪寺,潜溪寺建于唐代初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因为当时在凿洞时地下有水,故称潜溪寺,潜溪寺中供奉的主佛是阿弥陀佛,他居中而坐,表情静穆慈祥,在主佛阿弥陀佛的两侧的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两尊菩萨造像表情温雅文静,富于人情味。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是佛教净土宗供奉的偶像。

在参观完潜溪寺,穿过莲花洞、万佛洞、宾阳三洞、药方洞后,我径直来到了慕名已久的奉先寺,奉先寺,位于龙门石窟西山西部,原名大卢舍那像龛,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最美、最具代表性的露天大龛。

奉先寺东西深36米,南北宽34米,大约始建于唐高宗咸亨年间,这是中国第二个石窟造像的高峰时期。

奉先寺的布局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还有两个供养人。主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卢舍那佛,她结跏跌坐于八角束腰莲花须弥座上,她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高1.9米,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雕像,她双肩宽厚、衣纹简洁流畅,面容丰满圆润、眉若新月、双目含情、笑意外露。大佛两侧为二弟子,大弟子迦叶饱经沧桑、老成持重,二弟子阿难温顺聪慧、眉清目秀,二弟子两侧的菩萨头戴宝冠、身挂璎珞、雍容华贵,二天王威武雄健、粗犷豪放,二力士气势逼人,奉先寺的整个布局,给人的感觉像是皇帝在召集文武百官一样。

在佛教的教义里,佛、菩萨都是一般都是男性的形象,而在龙门石窟奉先寺的主佛却女性化,这是唐武则天出于政治的需要,而别出新想心裁的,破天荒的将卢舍那大佛塑造成中年妇女特有的形象。传说武则天集上述美德与卢舍那大佛的形象几乎完全吻合,可见卢舍那大佛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武则天形象的真实写照。

在游览过奉先寺之后,我来到了古阳洞,古阳洞开凿于北魏太和16年(公元493年),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座洞窟。洞内两壁井然有序的雕凿成三列佛龛。这些小佛龛十分精美华丽,装饰细致灵巧,图案花纹丰富多彩。

古阳洞的造像,以其风格、特征而论,代表了迁都洛阳后北魏后期的一些变化,由北魏前期粗犷、雄健、挺实,突变为清秀和温情,开始摆脱前期的作风。造像面部的表情刻画也由严峻变为温和,给人以亲切的感觉。

古阳洞四壁及窟顶雕满了佛龛造像,这些龛像多有造像题记,记录了当时造像者的姓名、年月及造像缘由,这些题记是北魏书法艺术及雕刻艺术的最珍贵资料,在我国金石碑刻艺术中最负盛名的是著名的《龙门二十品》,《龙门二十品》中的十九品都在古阳洞中。《龙门二十品》代表了魏碑体,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结体用笔在隶书和楷书之间,是隶书向楷书过渡中一种比较成熟的独特字体。《龙门二十品》可以说是龙门石窟碑刻书法艺术的精华,所以千百年来一直为历朝历代的书法大家们所推崇。

宋代以后,随着佛教传播的衰落,佛教石窟雕刻艺术也逐渐停止了前进的步伐。如今,只剩下这些石头造像,默默地对着两岸的龙门山和香山,对着眼前的伊水,诉说着曾经的繁华和辉煌。(史建超)

文章录入:秦娟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