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又要来临。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即农历正月十五的之夜,据《岁时杂记》记载,“上元节”的由来是沿袭道教的陈规。道教称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但在道教产生之前,正月十五就是一个传统节日了。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因汉文帝刘恒在周勃戡平“诸吕之乱”(公元前179年)以后上台的,而戡平之日是正月十五,文帝为庆祝周勃戡平“诸吕之乱”,逐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每逢此夜文帝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
当时还没有放灯的习俗。到了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明帝刘庄为倡导佛教,敕令在元宵佳节点灯,以表示对佛教的尊敬,此乃元宵节放灯的渊源。汉武帝太初年间,司马迁建议汉武帝修改历法,创建《太初历》时,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是夜,张灯结彩,猜灯谜,观烟火,吃元宵,赏月赋诗,相沿成习。
到了隋朝,正月十五闹元宵更是盛极一时,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时,列为戏场,百官起栩夹路,从昏达旦,以从欢之,至晦而罢。唐宋元明清历代都沿袭了元宵的习俗,明代诗人何景明《元夕怀都下之游》“忆昨长安元夕来,三侯管弦上楼台;已见炬如千树列,更见灯似百花开;”南宋诗人范成大《灯饰行》“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春节腊后天好晴,已向街头作灯市。”起源于西汉时期的隐语,逐渐发展为民间碧纱灯上,然后让人们猜,这就是正月十五猜灯谜的开始。
时至今日,元宵节的风俗习惯虽然有了较大的变化,但元宵节仍然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每度都会留给子孙后代尽情地享受和欢愉,品味那团圆带来的喜悦和快乐。(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