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从政莫为“乡愿官”》一文,让国家领导干部成为人们争相谈论的话题,如何当好官、做人民满意的好干部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
乡愿这个词含义丰富,孔子所谓乡愿大概是指伪君子,指那些看似忠厚实际没有一点道德原则,只知道媚俗趋时的人。孟子所言大约是说言行不一,当面背后各一套的四方讨好,八面玲珑的人就是乡愿。这种人随波逐流,趋炎媚俗,更多的是指道德败坏的小人。正所谓“乡愿之善”,既足以媚君子,好合同处,又足以媚小人。孟子即入木三分地刻画其为:“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
在现实生活中,“乡愿官”特指那些信奉多栽花、少栽刺哲学,不看章程看面子,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其位不谋其政,面对丑恶现象不敢说,遇到歪风邪气和稀泥,遇到矛盾绕着走;处事精明透顶,工作拈轻怕重,岗位挑肥拣瘦,遇事明哲保身,庸庸碌碌混日子的领导干部。说到底就是好人主义盛行,担当精神匮乏,身担重任但不干事、无担当,尸位素餐,有你何用?诚如古人所言:“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有人认为,“乡愿”是为官之道。一些人谋人不谋事,自以为懂得察言观色,混的八面玲珑,就能一路通达。说到底,这是私心太重作祟。在“乡愿”眼中钱、权是头等大事,私利是第一考虑。时时事事都为自己打算,势必会公事不愿做,公义不愿担,公害不小。
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键时期,各种挑战错综复杂,身为党和国家的干部,担当历史的重任和人民的期盼,如果我们的为官者都争当“乡愿官”, 怕得罪人、出乱子、丢位子,阳奉阴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事业如何发展?不管是非、曲意混世,社会风气如何净化?不碰难题、不解民忧,怎能赢得群众的认可?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乡愿官”的存在不仅会败坏干部队伍风气,甚至贻害会党和人民的事业。
因此,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摒弃乡愿心态,牢固树立为官先立志,做官先做人,公而忘私、勇敢担当、心系群众的宗旨意识,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对自身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真正使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心怀一心为公的公仆情怀,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在工作中敢于硬碰硬、勇于开拓,敢于任事、勇于担当,扎扎实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利益,争做人民满意的好干部、实现中国梦的带头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良工有言:“木心不正,则脉理皆邪,弓虽刚劲而遣箭不直,非良弓也。”木心正不正,影响着开工之箭准不准。对干部而言,为官要立志,做官先做人,只有清除了乡愿心态等思想杂质,才能志坚念纯,从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