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网首页|新闻|宣教|文化|文学|摄影|文明|多媒体|史志
欢迎您来到企业文化网!登录|注册

七夕感想

发布日期:2014-08-05来源:企业文化网
分享到:

“王母甩银簪,牛织各一边,喜鹊搭成桥,夫妻得相见。”从古至今,民间多少才子佳人创造了多少美丽动听、悲欢离合的夫妻、情人相会的故事。也许这既是杜撰又不是杜撰,既是神话传说,又是包括我们筑路员工在内的真实生活写照。艺术总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当然筑路员工大部分夫妻分居,天隔一方,并非犯了天规,而是国家建设的需要,是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使然。

工程单位属于没有围墙的流动企业。哪里有工程中了标就到哪里干。国内国外,四海为家。长年累月,到处奔波。“离别了天山千里雪,又踏东海万顷浪,才听塞外牛羊叫,又闻江南稻花香。”一个电报一个电话,拿着行李就出发。筑路员工们的家在提包里,在车轮上,在火热的工地中。他们的年度假期取决于工程的进展,紧张时一年甚至更长时间都回不了一次家。吃一辈子食堂,洗一辈子衣裳,住一辈子板房,睡一辈子单人床,当一辈子和尚。尤其在深山沟里施工,头顶一线天,脚踩烂石滩,白天工看工,晚上看星星。什么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似乎是天方夜谭。有的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他们的妻子儿女在后方,被称为留守人员,守着寂寞和孤独。尤其夜晚,仰望星空,她们都在寻找深邃天空中的那颗星。他们看到天上的月亮,也看到水中的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中,水中的月亮在天上。相互的思念,心里上的熬煎,是磨鬓擦耳常相守的夫妻难以理解的。团聚难知分居苦。有条件的,手机和电话是他们最好的联系方式。只有身临其景,才能深悟其意。由于丈夫长年在外,年幼的儿女不认识父亲不叫爸爸的也不乏其人。由于距离、工作、通迅等原因,家中老人有病或去世都不能见上一面的,最后只有在入土亲人坟墓前瞌头恸哭一场的不孝之子大有人在。

留守后方也叫小区或社区。是个平安和谐的小区。用大家的话说,夫妻常年分居两地,想吵架也吵不起来,也没时间吵。短暂的相处,亲还亲不够呢。有时丈夫前脚刚进家,工地又来电话急催回去,为了工作只得舍小家为国家,随身行李一提就出门。相聚时难别亦难,儿女抱腿不让走,妻子一傍双泪流,铁汉硬心非木石,离家一步一回头。有的妻子抱着孩子送进车站,火车向前徐徐开动,妻子孩子沿着站台追火车;“爸爸,我要爸爸……”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催人泪下。幼女才束发,便知离别悲。今此与父别,何时再相逢。“你一人在外要多保重,到工地可要注意安全呀,常打电话啊”。讲过无数遍的话离别时还要反复讲,因为他们从事的是高危行业,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意外。

行文至此,不禁想起千千万万战斗在建设祖国各行各业至今仍两地分居的人们,想起离家舍子外出打工的两亿多农民工兄弟,他们和筑路员工一样也是有灵有肉的堂堂七尺之躯,他们盼望七月七,盼望与亲人团聚,但他们更懂得,要使国家繁荣昌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为国家。他们是民族的真正脊梁,是推动时代列车飞速前进的真正动力,是当代最可爱最可敬的人。应该说七月七,中国的情人节,为祖国建设、保卫祖国的人最有情,情最深。(叶子)

文章录入:韩波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