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自古就提倡宁静致远,以静制动,知清静为天下正。
如果将蝗虫放入窄长长龙之中,其不知静,用心躁也,终不遂愿,困死长龙之中;将青虫放入,其用心一也,以静应对,最终脱困。故,躁,乃问题之所在也;静,乃应对之良方也。以静修身,方能知静可生慧。
庄子曰:“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齐白石知静,闭门十载,谋求画风变革,“破壁”腾飞,终成中国画之巨擘;孔明知静,临危不惧,草船借箭成,大开城门空城之计胜,智出于静,终成蜀国之霸业;罗斯福知静,推陈出新,看清局面,终将国家拖离险境;范蠡知静,助越王勾践重获天下,平静思考后,抛下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携美人西施远走高飞,终成江南一代富霸,富甲天下,为后人传颂……
静,乃人审视的一面镜;静,才可多加分析,万般揣摩,后知如何去做,如何去得。
静,不是平淡更不是平庸,而是一种充满内涵的幽远。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便正是这样的一个道理。正能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安之若素,往往比气急败坏来的更有力度。可总是有着不明白这道理的人,而他们的结局总是千篇一律的失败。刘备性躁,七十万大军攻孙吴,陆逊火烧连营千里,蜀国从此一蹶不振;楚王性躁,与马并跑,终见不上晏子一面……故,人躁则败,静则成。要知道:水流最静的地方也是它最深的地方。
老子曰:“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宁静之人才是真人,性情臻于极致者。静能明志,静能生慧,静能致远,静能养气,静能通神,静能悟道,静能安心。
静,乃人生一种至高的境界。(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