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网首页|新闻|宣教|文化|文学|摄影|文明|多媒体|史志
欢迎您来到企业文化网!登录|注册

随笔 家的理解

发布日期:2016-09-24来源:企业文化网
分享到:
        感叹时光飞逝,却不能陪在双亲身边,唏嘘白发丝丝,才想起给父母写封家书。   
        有人说,“家,是一间房、一盏灯、一张床。家是一轮太阳,父母欢乐的笑容,合成一缕温暖的阳光。”
        小时候,想起母亲总喜欢絮絮的唠叨,用勤劳的双手为从外归家的孩儿们拂去身上的灰尘,纵然家庭经济拮据,也要力所能及地为孩儿们做可口的饭菜,每每看到孩儿们狼吞虎咽地吃着,眼里便泛着欣慰满足的光芒,可孩儿们摩挲着您的双手感觉到的却是深刻的纹理和经久的劳碌留下的粗糙。想起父亲总是不停地在田间地头和家里的小生意间忙碌着,用他那宽阔的肩膀和粗壮的手臂撑起这个家,在忙碌之余,还不忘常和来往的乡里乡亲说说笑话,不经意间流露出骨子里的幽默,将欢乐带给大家。
        您们给我的印象是自强不息、勤俭持家,为年幼的我和弟弟遮风挡雨、呵护备至,教育我们要尊老爱幼、诚实守信,教育我们要爱岗敬业、孝义传家,我一直深深地铭记着这些教诲。
有人说,“家教宽中有严,家人一世安然。”
        幸福的家庭,父母靠慈爱当家,孩子也从这种慈爱中感受到一种潜在的力量,宽中有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是出于对父母的爱而顺从,而不是惧其威慑。
也有人说“你将拥有的家庭比你出身的家庭更重要。”
        以前在父母的羽翼下,总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以为生活就是这么简单,是一页一页翻过去的琐碎的日子。现在结了婚自立家门,除了自己的小家还有夫妻两边父母的家,家的规模越来越大,成员越来越多,也开始对家有了些深刻的理解和思考。什么是家?如何维护好自己的家?如何照顾好家人?如何做好孩子的榜样?
社会学家说,家是社会最小的细胞;婚姻学家说,家是风雨相依的二人世界;文学家说,家是宝盖下面养着的一群猪……究竟什么是家呢? 
       一对相爱相敬的男女走到一起组成了一个家庭,慢慢有了第二代,又有了第三代,一个家族就这样不断地生息繁衍,经历了祖祖辈辈现在也说不清到底是到了第几代,可作为当代的我们拿什么留给后代?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种成文或不成文的规范时间久了就形成了家风。我想我们这一辈依然要在与时俱进的前提下将来自父母的叮嘱和爱代代相传。耳闻了多少孩子的叛逆,目睹了多少孩子的“自我”,不听管教、不爱与人沟通、沉迷于电子游戏、对物质生活需求无度,一味追求奢侈豪华……可能他们的叛逆和“自我”是因为我们过度的“溺爱”?亦或是由爱的缺乏所导致而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真爱去融化?
        如何为家,如何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如何提高自己的同时也教孩子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终究家不仅仅是一幢房,不是只有物质堆积起来的空间,那不是家的真正内涵。家应该是承载“爱”的地方,有爱才有家!当然,无规矩不成方圆,一种好的家庭氛围还需要每个家庭成员都能达成共识的默契和不需过多言语沟通都会默守的成规。
家是什么?说也说不完。长年累月忙碌在外的筑路人,别忘了拂去疲惫的征尘,以“爱”的名义为自己“放个假”,有空不妨常回家看看父母亲。(叶子)
 
文章录入:韩波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