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还有竹笋炒肉呀!”
下班了,员工们有急有缓地涌向餐厅,还在餐厅门口我就听到高超拖得长长的欢叫。
同作为一名出身于皖西南大别山区的山里人,我知道高超对竹笋的那份感情。我成长的小山村,举目四望,皆是连绵起伏的丘陵山脉,白墙青瓦的村落在山脚的桃李桑竹之间,若隐若现。在这里,凡是有竹子的地方,必有人家,靠山吃山的山里人,餐桌上自然少不了笋,这笋就像一根剪不断的敏感的神经,牵连着故乡和游子,总能在不经意间勾起游子对家乡的那份乡愁。
山里的春,嫩得出水。一夜春风,河水变得充盈饱满,鱼儿、虾儿不知道从哪里就突然冒出来,引来成群鸭子嬉闹;树枝争先恐后地抽出嫩芽,嫩得让你不敢触碰,就连枝头叽叽喳喳的小鸟都穿梭得格外小心。这时节的山村,桃花红了,李花白了,菜花黄了,把掩映其中的村落打扮得格外好看。积蓄了一个秋冬的力量,笋也开始悄悄生长,生长得特别迅猛。它们突破土层,或钻出石缝,天天向上,没有什么能阻止他们的生长欲望,再过两个月它们就能长成一根根成型的竹子,会抽枝、会吐叶,长得潇潇洒洒,玉树临风。
春夏之交,就是山里人吃笋的季节。清炒的、凉拌的、锅炖的……味道鲜美,久吃不厌,若是山沟里抽出来的野竹笋,则味道更为鲜美,有些山里人将笋晾干存储起来,突破时令界限,以便随时都享受这大山的馈赠。
生于斯,长于斯,笋也就养育了我。异地求学、异地谋生,吃笋便不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工作以后,随着工程四处奔波、居无定所,家回得少了,吃笋也就变程得奢侈起来。
食堂的笋,可谓来之不易。去年春上,项目部借着绿化带迁改移栽来一片竹子,经过一年的生养,今年意外地长出一片竹笋来,便成全了我们这群游子思乡的味蕾。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不仅历来被文人墨客所喜爱,它更象征着谦虚,有节气,刚直不阿的高贵精神品质。相比于竹,我更爱笋,它不仅好吃,更是像极了我们筑路人。
出土之前,笋子就默默地积累生的力量。春风过后,便野蛮生长,它不管在什么生长环境,不怕土层的覆盖,也不怕岩石的堆压,悄悄地生,默默地长,或成为笋供一方人食用,或成为竹尽一身材干。我们筑路人,为了祖国的建设发展,也从来不挑环境,无论是奔走于大漠高原,还是游走于老林深山,总是默默的积蓄力量,默默的奉献才干,不畏风险,不惧困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牺牲小家,建设大家,每到一处,必造福一方。不管在哪里,不管遇到什么技术难题,不管碰到什么建设困难,也不管工程工期多么紧迫,我们总能攻关克难,战胜一个个困难,就像这笋,没有什么可以阻挡生的力量。
打好饭菜,落座,正好在高超对面,相视一笑,胜过千言。筷子夹起竹笋,放入嘴中,细细品味,清香四溢。对,就是家的味道,就是筑路人的情怀 !(吴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