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努力建设与企业改革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文化支撑,根据中国中铁总体发展战略,制定本企业文化发展战略(实施纲要)。
一、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自2004年总公司武汉企业文化工作会议以来,全公司按照“分两步走”的企业文化建设方针,大力弘扬“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全面推进“铸魂、育人、塑形”三项工程,切实加强工程项目文化建设,逐步统一了企业理念、视觉、行为三大识别系统,初步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中铁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基本完成了2004年企业文化工作会议和《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中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
(一)形成了“建设文化、引领发展”的企业共识。
(二)建立了“科学规范、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
(三)弘扬了“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
(四)打造了“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企业品牌。
(五)加强了“有机融合、特色鲜明”的项目文化。
(六)培育了“爱岗敬业、勇攀高峰”的时代先锋。
(七)展示了“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央企形象。
(八)营造了“以人为本、和谐奋进”的文化氛围。
二、实施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一)实施企业文化发展战略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任务。
(二)实施企业文化发展战略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内在需要。
(三)实施企业文化发展战略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四)实施企业文化发展战略是创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五)实施企业文化发展战略是推动企业攻坚克难的迫切需要。
三、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及战略目标
总体思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大力推进文化兴企、文化强企战略,以构建企业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以推进12项文化建设为内容,以加强项目文化建设为基础,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目标,不断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推进两大转变、实现二次创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强大动力和文化支撑。
战略目标:用5年左右时间,开创企业文化建设新格局,努力实现“五增强、五提升”,即企业文化在战略管控中的引领作用显著增强,企业发展力明显提升;企业文化在领导班子建设中的导向作用显著增强,企业凝聚力明显提升;企业文化在职工队伍建设中的激励作用显著增强,企业执行力明显提升;企业文化在生产经营中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企业竞争力明显提升;企业文化在品牌传播中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企业影响力明显提升,努力把中国中铁建设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文化强企。
四、实施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
今后5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构建中国中铁企业核心价值体系
1.传承“报效祖国、拼搏奉献”的光荣传统。
2.弘扬“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
3.培育“诚实守信、科学发展”的价值理念。
4.强化“锐意进取、坚韧顽强”的企业作风。
5.营造“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企业风尚。
6.彰显“冲锋在前、勇担大任”的社会责任。
(二)推进12项文化建设
1.积极培育以“忠诚敬业”为重点的责任文化。深入开展企业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用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引领员工的价值取向,增强广大员工忠诚企业的使命感;深入开展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操守教育,增强广大员工敬业尽责的责任感;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员工自觉将个人追求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不断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做到忠诚企业、爱岗敬业。
2.积极培育以“标准精细”为重点的管理文化。要扎实开展好“管理提升”活动,健全完善企业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的制度规范,加强细节管理和过程控制,把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贯穿到各个层级、各个环节和每一名员工。要扎实推进企业管理制度化和项目管理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行资金使用、物资采购、机械设备和劳务分包四个集中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3.积极培育以“本质安全”为重点的安全文化。要牢固树立“本质安全”和“全员安全”理念,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全员包保责任制,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安全专项投入,完善安全保障措施,依靠技术创新提升安全生产保障水平;要全面构建全方位安全监管体系,深入开展班前安全质量宣誓、青安岗、群安员等活动,定期排查安全质量隐患,形成“科学管安全、铁腕治安全、基础保安全、群众促安全”的良好局面。
4.积极培育以“品牌建设”为重点的形象文化。要进一步统一“中国中铁”品牌、规范使用企业标识,加大品牌宣传力度,通过企业员工、企业活动、办公场所和工程项目全面展示企业品牌形象,提升“中国中铁”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要重点抓好“CREC”国际品牌形象建设、房地产、资源、金融信托等业务板块品牌建设和新重组单位文化融合工作,充分发挥品牌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5.积极培育以“尊重业绩”为重点的效益文化。进一步强化市场意识、成本意识和效益意识,树立尊重业绩、注重实绩的绩效管理理念。通过创新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基础管理、提升产品科技含量等途径切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成本效益责任制,完善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扎实推进企业绩效考核、工程项目绩效评价和岗位KPI考核,引导、激励和约束各级组织和广大员工为企业降本增效贡献力量。
6.积极培育以“和衷共济”为重点的团队文化。要构建企业共同理想信念,用企业使命引领广大员工的思想和行为,用企业发展愿景推动各级领导团队和员工队伍建设。要发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团队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和广大员工的主体作用,把加强团队建设和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结合起来,强化团队意识、营造团队文化,打造和衷共济、同心同向推动企业发展的优秀团队。
7.积极培育以“令行禁止”为重点的执行文化。要加强企业执行力建设,健全企业规章制度,深入贯彻企业行为规范,明确各企业、各层级、各岗位的职能定位,理顺管理关系、优化管理流程、精简管理环节、强化管理责任,提升企业运行效率。要建立刚性约束机制,定期开展专项督导、工作检查,严肃问责机制,确保企业政令畅通、运行有序,促进各级组织和广大员工有令必行、有禁则止。
8.积极培育以“人尽其才”为重点的人才文化。要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树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弘扬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构建尊重人才、人尽其才的人才文化。要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强“六支人才队伍”建设,强化高素质人才引进、培养、开发、使用,拓宽青年员工、一线员工、普通员工成长成才的渠道,真正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舞台,干成事者有回报。
9.积极培育以“鼓励创造”为重点的创新文化。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建设创新型企业,积极推动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创新保发展、以创新促管理、以创新强实力、以创新增效益。要进一步完善鼓励创新、服务创新、推动创新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大创新奖励力度,加大专利申报力度,尊重员工首创精神,保护企业知识产权,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0.积极培育以“一安双优”为重点的廉洁文化。要强化文化建设在反腐倡廉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宣贯“资金安全、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廉洁文化理念,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业绩观。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通过加大教育力度使各级领导干部不愿腐败,强化制度落实使各级领导干部不能腐败,加大惩治力度使各级领导干部不敢腐败,强化纪检监察力量使各级领导干部不易腐败,确保人和企兴、风清气正。
11.积极培育以“互利共赢”为重点的合作文化。要创建开放型企业,坚持互利共赢的发展思路,加强与政府机构、业主单位、合作企业、协作队伍、社会公众的沟通联系和文化交流,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发展空间和服务领域,在全球市场树立中国中铁的良好形象。
12.积极培育以“关爱员工”为重点的和谐文化。要深入推进和谐企业建设,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员工利益,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把企业建设成为广大员工安居乐业的大家庭。要进一步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职工民主管理,深入开展“三工”建设、“三不让”帮扶、“双学双扶”行动和农民工“五同”管理,切实为员工解难事、办好事、做实事,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推进企业和谐发展,真正落实“发展依靠员工、发展为了员工、发展成果由员工共享”。
项目文化建设是12项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和直接体现。要坚持“两纳入、四同步”的工作方针,把项目文化建设纳入项目建设目标、纳入项目管理全过程,做到与项目管理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深入推进项目文化标准化建设,以项目文化建设引领和促进项目管理理念更新、模式创新和效益提升。要通过切实加强项目文化建设,推动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和12项文化上桥头、进洞口、下工班、到宿舍、入人心。
(三)建设学习型企业
1.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股份公司党委 《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学习为核心、以班子为重点、以党员为基础、以实践为关键、以发展为目的,切实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作为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用党的十八大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要通过健全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党员教育培训等学习制度,充分发挥党校、干校等学习阵地作用,不断丰富学习载体、创新学习方法、打造学习品牌,建立长效机制。
2.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坚持每个季度集中3-5天时间,进行学习研讨,不断提高学习质量。要有计划地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进行学习培训。要建立联系点制度,针对企业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和职工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要加强与国内外先进企业“对标”,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和成功做法,不断提升领导班子引领企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3.培养知识型员工。要在广大员工中树立全程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当知识型员工”活动。要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深入开展“素质工程”建设,积极培养选树新时期的先进典型。要充分发挥各级培训中心、职工学校等阵地作用,切实加强“窦铁成技能大师工作室”、“巨晓林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深入推进“窦铁成学习型班组”、“巨晓林业校”建设,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工种的技能培训、技能大赛、岗位练兵、岗位成才和创新创效活动,提高员工技能,增强创新能力,努力培育“四个一流”员工队伍。
(四)打造“中国中铁”品牌
1.深入实施统一品牌战略。要继续推进“中国中铁”统一品牌建设,严格执行《中国中铁企业文化手册》和《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管理手册》,要规范使用品牌标识,在施工现场、办公场所、办公用品、对外宣传、企业形象展示中要统一使用“中国中铁”品牌。要完善品牌管控体系,建立品牌使用申报制度,新产品、新领域使用“中国中铁”品牌的要进行申报备案,切实控制品牌风险。
2.建设“中国中铁”卓越品牌。要大力丰富、拓展和提升“中国中铁”品牌内涵,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企业品牌建设,把诚信、精品、科技、安全、绿色、人文等先进文化理念和卓越品牌概念深度植入“中国中铁”品牌。要努力提升品牌价值和品牌附加值,积极传导企业创新文化和科技成果,加强品牌推广和品牌评估,拓展品牌传播渠道,发挥一体化产业链优势,增强品牌延伸能力,扩大品牌市场辐射。
3.提高“中国中铁”子品牌影响力。要进一步完善以“中国中铁”统一品牌为核心、各子分公司品牌为补充的品牌架构,形成母、子品牌统分有序、协同发展的品牌格局。要在统一使用“中国中铁”品牌的基础上,着力强化在铁路、公路、城轨、大桥、隧道、电气化、房建、工业制造、海外等相关业务领域的品牌建设,大力推广房地产、资源开发、公路运营、物贸、环境工程、金融投资、文化产业等新业务板块的品牌形象,尽快成为在相关行业和领域的知名品牌。
(五)推进企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要发挥企业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优势,整合企业出版、期刊、影视等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成立专业化出版传媒文化公司,做强科技期刊、新闻出版业务,拓展影视制作、文化传播、广告、培训等业务,大力开发有影响、有特色的文化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中国中铁文化产业品牌。
2.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要充分发挥中国中铁文化艺术联合会作用,加强书法、绘画、摄影、作家等协会建设,与国家、行业相关组织进行对接,提升全公司群众性文化活动层次,培养高水平文化艺术人才。要结合生产经营工作和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艺术活动,充分满足广大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繁荣中国中铁企业文化。
(六)营造企业发展良好舆论环境
1.进一步加强正面新闻宣传。要切实提高企业传播能力,大力加强对外宣传报道,定期组织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进行集中报道,充分展示企业形象、扩大企业影响。要大力宣传以青藏铁路建设精神、高速铁路建设精神为代表的企业先进精神,大力宣传企业改革发展和精神文明创建成果,大力选树宣传企业先进典型,积极传播企业的价值理念。要探索加强外宣工作,善用国际媒体资源,把握全球传播规律,为海外发展提供舆论支持。要进一步加强企业网站、报刊等媒体建设,运用各种新媒体、自媒体,拓展新闻宣传渠道,加强与社会公众交流互动,形成强大的正面舆论导向。
2.完善信息披露机制。要切实提高企业透明度,进一步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提升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工作办公室在企业日常运行中的职能地位,完善信息披露、新闻发布、舆情管理工作机制,依法合规、及时客观地公开披露企业信息,保障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进一步加强信息管理,完善信息的收集、分析、发布和保密等有关制度,实行法定信息、非法定信息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分别披露。二级企业要全面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三级企业及重大项目指挥部要建立信息发布机制。
3.强化新闻舆情监管。要从维护中国中铁品牌的战略高度,把舆情监管作为重大的政治责任和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做到守土有责,努力维护舆情平稳。要进一步完善舆情联席会议制度,加大舆情管理投入,加强日常舆情监控,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处置。要加强对互联网、微博、博客等新媒体的研究,努力加强与国家新闻宣传主管部门和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构建以企业专门舆情管理机构为主导,以社会权威舆情管理机构、公共关系服务机构及相关专家学者为补充的舆情管理应对体系。要建立分层负责、区域分工、上下协同、资源共享的突发事件舆论应对工作机制,认真实施股份公司《突发事件舆情危机应对工作指引》和《突发事故(事件)舆论应对预案》,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及时回应舆论热点,引导社会舆论,有效防范、处置和化解舆论危机。
(七)履行中央企业社会责任
1.加强社会责任管理。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3.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五、实施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二)推动文化创新。
(三)定期检查考核。
(四)加强队伍建设。